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陈东.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陈东. Show all posts

Friday, March 30, 2012

马来西亚国际当代艺术大展——陈东



文/吴亚鸿 Goh Ah Ang

  画家陈东,1942年出生。1968年巴黎国立艺专毕业,曾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注册主任兼高级讲师。现为专业画家。
  
  以响亮的色彩和明确的造形在画面发挥功能,是画家陈东的一大特色。
  
  早在60年代,陈东就非常崇拜20世纪艺术大师毕卡索,因此,数十年来都在孜孜不倦的钻研立体画派,画了许多毕卡索的作品,造就了他的“极简”绘画艺术风格。
  
  他的绘画基于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融合,有抒情的意味,有美丽的排列,就是说他的感性认知受到了理性认知的操纵,使画面效果得心应手臻于完美。在造形与色彩的配合,画家对形色的构成和旋律设计方面,永远努力不懈,因此,他的画作永远亮丽新鲜,永远和谐悦目。
  
  陈东认为自己描述的不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静止状态的画面,而是一个感动的人生。他要描绘人生的脉搏,而非是生活的表面形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了,他的作品是一个恒动的场合,在那儿,月亮、太阳、人类、动物,都在运作不息。
  
  一位画家,在成熟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只为色彩与造形而歌颂,还蕴含了生命与希望的祝福。
  

Thursday, April 17, 2008

向陈东致敬

- 吴亚鸿 / Goh Ah Ang


《生命的喜悦》

 本地艺坛,一提起陈东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有人或脱口而出:“他就是那个专画毕卡索作品的画家。”

  陈东于197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级纯美术学院。早在60年代,他就非常崇拜20世纪艺术大师毕卡索,因此,数十年来他都在细心钻研立体画派,画了许多毕卡索的作品。他认为要成为一位大画家,首先必须专注研究一位属于自己喜爱的艺术大师才行。也因为这样,陈东孜孜不倦地画了毕卡索作品将近40年。

  有人看了难免会说:“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还需要画别人的画吗?”

  已是耳顺之年的陈东,总不跟人家争论,他经常会低声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毕卡索都说:‘If there’s something to be stolen, I steal it.’。”他是在向伟大的艺术家偷师,学习是不可耻的,也是无止境的。

  重温旧作仍有发现
  有一次,他跟我说:“画了越多的毕卡索作品,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每画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曾说:“两次伸足入水,已非前水。”陈东想必已经深深领会到哲学家的这句话。

  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思维,再加上陈东他高涨的艺术热情,因此,自2002年退休以来,他平均每年画20幅作品。细读他的画,我们会发现陈东是一位非常明智、有理性思考的艺术家,他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感性的处理手法,创造出有自我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噢!伊拉克》

  对于自己的创作,陈东自信地说:“我的这些作品感觉很好,它将会成为后人对我创作的主要研究,是会永远流传下去的。”

  作品流传永垂不朽
  一个画家,穷一生为艺术创作,而他们所留下来的作品,最终何去何从是值得关注的。

  对于这一点,陈东有个很好的决定。他将大半生的作品皆捐给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所捐献的作品近200幅。

  我非常认同陈东的做法。一位真正的画家,所关注的是谁将保管与珍惜自己的心血。他们在乎的也许不是一生之中共卖了多少幅画作,而是有多少作品能在世间流传下去,永垂不朽。将作品捐献给有代表性、有声望的艺术馆或艺术团体是明智之举。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为了感谢画家陈东的捐献,在该会综合文化中心举办一项陈东 “西与东”赠品展,作为表扬和对画家的敬意。画展将于本月20日至27日,一连7天公开展示,冀望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前往观赏。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此爱绵绵无绝期 (写陈东《贵妃系列》)

- 吴亚鸿 / Goh Ah Ang


《妃妃念红飞马》 117cm x 147cm 2005 陈东 Tan Tong


  一天,到陈东家里,欣赏他的新作《贵妃系列》。他拿出一张纸,要我帮他写几个华文字。陈东从小接受英文教育,不过华语讲得还好,可是对华文字就不甚熟谙。我在纸上写了“你的快乐,我的泪。”

  想到唐明皇为倾国之色,最终落得泪洒江山,我对陈东说:“唐明皇为了杨贵妃失去了国土,掉下伤心的眼泪。”

  他缓缓地说:“不是啦,不是眼泪的泪,是tired,很累的累。”

  “快乐与累”,叫人想到唐明皇与杨贵妃,也让人想到华清池与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这样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洁凝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杨贵妃的美,诗中有云:“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的美貌, ‘倾城’也‘倾国’,留给后人的,是破碎的江山与凄美的遗憾。

  在艺术创作上,这些凄迷的美,往往是绝好的创作题材。

  陈东去年到中国西安温泉胜地去,漫步在华清池畔,脚步踏着昔日皇上踩过的路,看着白石雕成的贵妃塑像,陈东就像唐玄宗般深深被杨贵妃所吸引,一时对她着了迷,决定把她带入画布,从此成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符号。

  陈东肯定地说:“《贵妃系列》作品将会流传下去,成为我创作的主要研究。”

  陈东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画家,常以大画家自居。熟悉他的人,不会觉得他高傲,反而认为他很真,对艺术创作非常执著。他崇拜20世纪艺术大师毕卡索,数十年来,他没间断地细心钻研毕卡索画中的造型与色彩,认真画了许多毕卡索的作品,就是想圆一个大画家的梦。可许多人看了不禁要问:

  “一个如此资深的画家,为什么还要去画别人的画?”

  他总是回答:"这有何不可?毕卡索说:'If there's something to be stolen, I steal it.'。"

  其实,毕卡索也说过:"I do not seek, I find."。身为艺术创作者,最重要的是在临摹、探索和寻找中能有所发现。陈东是在画了许多毕卡索的作品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杨贵妃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贵妃系列》是陈东新的发现和旧有的经验所击出的灵感火花。

  在这个系列作品中,陈东笔下那方角圆几何造型的杨贵妃,和我们印象中珠圆玉润的贵妃型,是有很大的差异。也因为这样,更强烈地凸显出他个人的艺术符号。陈东在这系列中成功地为自己立了竿,见到自己的影子,走出了毕卡索的身影。


  《贵妃系列》,陈东共画了6幅作品,包括《你的快乐,我的累。》、《梦见杨贵妃》、《妃妃我爱你》、《妃妃念红飞马》、《贵妃与秦俑》和《贵妃我的爱》,都是一时之选。

  其中的《妃妃念红飞马》,我非常喜欢。画家的灵感来自“踏燕飞马”,取其造型,经过加工和设计,把飞马着上红色,画在右上角。马蹄下的飞燕移置左上角,画中央画了几何贵妃造型,左右下端各有一条金龙鱼。作品以黄金比例分割的构成,主要色彩为枣红色。这种重新改造与设计的效果,使画面的内外观升华多了。
  
  如果你记得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你再来看看《妃妃念红飞马》,肯定会引起共鸣。唐明皇知道贵妃爱吃荔枝,但这种水果不耐久,明皇于是命令兵部设立驿站,挑选骏马,专递荔枝,确保爱妃能够尝到鲜美的荔枝。飞马在贵妃的世界里,有着独特的意义。因为有唐明皇的爱,所以马儿是飞着将荔枝送来。

  历史的片断,经过艺术家的剪接,有了感情,因此更感动人。

  陈东的《贵妃系列》,与长恨歌有所不同,别有一番风味。白居易长叹:“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陈东画出的却是“愿作连理比翼鸟,此爱绵绵无绝期”,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