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7, 2008

向陈东致敬

- 吴亚鸿 / Goh Ah Ang


《生命的喜悦》

 本地艺坛,一提起陈东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有人或脱口而出:“他就是那个专画毕卡索作品的画家。”

  陈东于197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级纯美术学院。早在60年代,他就非常崇拜20世纪艺术大师毕卡索,因此,数十年来他都在细心钻研立体画派,画了许多毕卡索的作品。他认为要成为一位大画家,首先必须专注研究一位属于自己喜爱的艺术大师才行。也因为这样,陈东孜孜不倦地画了毕卡索作品将近40年。

  有人看了难免会说:“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还需要画别人的画吗?”

  已是耳顺之年的陈东,总不跟人家争论,他经常会低声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毕卡索都说:‘If there’s something to be stolen, I steal it.’。”他是在向伟大的艺术家偷师,学习是不可耻的,也是无止境的。

  重温旧作仍有发现
  有一次,他跟我说:“画了越多的毕卡索作品,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每画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曾说:“两次伸足入水,已非前水。”陈东想必已经深深领会到哲学家的这句话。

  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思维,再加上陈东他高涨的艺术热情,因此,自2002年退休以来,他平均每年画20幅作品。细读他的画,我们会发现陈东是一位非常明智、有理性思考的艺术家,他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感性的处理手法,创造出有自我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噢!伊拉克》

  对于自己的创作,陈东自信地说:“我的这些作品感觉很好,它将会成为后人对我创作的主要研究,是会永远流传下去的。”

  作品流传永垂不朽
  一个画家,穷一生为艺术创作,而他们所留下来的作品,最终何去何从是值得关注的。

  对于这一点,陈东有个很好的决定。他将大半生的作品皆捐给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所捐献的作品近200幅。

  我非常认同陈东的做法。一位真正的画家,所关注的是谁将保管与珍惜自己的心血。他们在乎的也许不是一生之中共卖了多少幅画作,而是有多少作品能在世间流传下去,永垂不朽。将作品捐献给有代表性、有声望的艺术馆或艺术团体是明智之举。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为了感谢画家陈东的捐献,在该会综合文化中心举办一项陈东 “西与东”赠品展,作为表扬和对画家的敬意。画展将于本月20日至27日,一连7天公开展示,冀望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前往观赏。



Tuesday, April 1, 2008

苍松墨痕——《禹化兴百松图》



  • 吴亚鸿 / Goh Ah Ang




禹化兴作品

  记得《第9届世界和平书画展》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综合文化中心举行时,我站在展览厅中,目光被一幅苍松图吸引了。

  那幅作品是出自中国郑州名家禹化兴的手笔,画中一棵松树,犹如一位诗人般,玉树临风,悠然自得,看得我十分入神。

  朋友问何以对禹老的苍松那么喜爱?

  我引用了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的话:"任何一件真正好的艺术品都散着象征和寓言的意味。"禹老师画松,不是画眼前的一棵松树,而是写出心中的感动。因此他笔下的苍松活得生气淋漓;松即是他,他即是松。

  朋友又问如何才能有这般的修养?

  我说,从前有人问王冕怎样画出好梅花,他回以一首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香满乾坤。"

  这首诗大意是说,我家洗砚池边长出来的树,每一朵花都有墨的痕迹;不是要人夸耀美丽的颜色,只想留下清香的气息溢满天地。

  我想,禹老师笔底的苍松,不是突然生长,而是历经几许岁月,吸取多少墨汁,才能长得如此苍健,如此飘逸。它的美不是为了人们的赞美,也不是为了自炫,而是想把清香留给世界。有禹老师他那不夸耀、也不妄自菲薄的情操,才能画出豁达深邃的作品。

  近数十年来,禹老师竭心尽力的把时间耗费在不断的创作上,更决心自博而约,只画苍松系列。其作品构成常出现仰望长空的姿态,流露一股顶天立地和壮志凌霄的气魄。

  环顾古今中外的艺坛,历代画家真正立意于苍松精神的作品并不多见,禹老师可是其中的佼佼者。

  更难得的是,从1994年以来,禹老师马不停蹄地推展世界和平书画展。他老人家携画走天涯,带着其苍松作品遨游世界五大洲,开拓视野的同时,亦散播'和平'与'爱'的种子。

  德国伟大思想家歌德说:
  真正的旅行,
  不在寻找新的景观,
  而在具备新的眼睛;
  真正的探索,
  不在创造更多的机会,
  而在触及更深的心灵。

  我认为,不逾矩之年的禹老师,在艺坛上,走也走透了,看也看多了,已是时候从心所欲,把自己最爱的苍松编印成册,把美丽的墨痕留给大家。

  《苍松墨痕》是一份艺坛的隽永恩物,因为它蕴涵的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旅行与探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