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水墨画交流会.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水墨画交流会.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心路——与杨建正谈《心路》水墨画新秀展

  
  
·吴亚鸿/Goh Ah Ang
  
  


《贪·痴》 陈艾霙
  
  

  话说10年前,杨建正与我受邀出席《心路》水墨画新秀作品展的交流会。

  当时, 从8位新秀的作品中,看到他们都在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题材去创作,
技巧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可在评论会上,发现建正和我的观点有差异。

  以下是交流内容笔录,希望与水墨画爱好者一起来分享。


杨建正(杨)   吴亚鸿(吴) 

杨  :我是以专业画家的身份来和大家谈画。首先我不发表任何意见,先由你
    们来发问。你们要尽量把握这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因为我常把时间保留
    给自己,我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思考和创作的。

观众 :请您对八名新秀的作品发表您的看法。

  
多观察多写生

杨  :从这些作品中,我可以知道画者对物体的写生缺乏经验,对主题缺少观
    察。荷花、荷叶、蜜蜂、红毛丹等的造形和生态结构都掌握得不理想。
    水墨绘画除了注重笔墨的表现外,更重要的是画者对绘画主题有充分的
    认识和了解。多观察和常作写生是必要的,作画之前要多参考资料,才
    能画出好的作品。一个画者对基本造形掌握不好,不能谈创作,更不能
    谈美。

观众 :西方绘画艺术着重形式与色彩的表现,东方绘画则偏向精神和内涵的表
    达,对于这一点,杨先生什么意见?

杨  :东方艺术是讲究精神内涵没错,但我还是强调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就
    以右边的这幅作品为例子,小鸡与蜗牛的眼睛,为什么画得那么大?鸡
    脚为何画得那么长,而且瘦得没有肉?我看画者是没办法解释的,假如
    无法讲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含意,哪里还能谈精神与内涵呢?

观众 :杨先生,有一些作品是不用解说的。

杨  :讲不出来就是没有思考。没有内容,才无法用语言传达。像这样的作品
    只是偶得的,画者很难继续画下去,而且会停滞在某个阶段。


《天伦乐》 陈雨彬

用感觉去体会与欣赏

观众 :不能言传并不代表没有思考,有些作
    品是要靠感觉去体会、去欣赏它的
    美。(无 声)

吴  :我个人对这幅《小鸡与蜗牛》的作品
    还蛮喜欢,也能产生共鸣。画者把小
    鸡与蜗牛的眼睛画得大大,夸张得很
    有趣,用笔用墨还算自然。它似乎又
    告诉我们从小就要不时睁开双眼,带
    眼识人,多多关心生活周遭的事。
    有一则禅师公案:“一只小黄鹂飞出
    觅食。回来时母鸟问:可有吃饱?看
    到什么?又听到什么?小黄鹂答吃得
    很饱,但没看到什麽;也没听见什么
    。母鸟说:“除了吃,你还应该多看
看多听听。第二天,小黄鹂回来报告:我看到
池塘边有只老得不能动的白头翁,我把食物给
了他。我还听见黄莺的歌声很悦耳,我要向他
学习。母鸟说:你可以独立生活了,因为你知
道如何生活。”吃是为了生活,生活不只是为了吃。我想画画亦是如此。
 
杨  :一幅画要引起共鸣,首先,画者必须要有很好的画功,如用笔、线条一
    定要很有功力,物体的造形与结构要准确,而且,画者必须懂得如何解
    说自己的画,才有说服力。其实会场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缺点。

观众 :一幅好的画是不用解说的,不需要文字来传达就能与观赏者沟通,一幅
    画不用刻意去说服别人的。

吴  :对于欣赏画,个人认为所谓“视觉语言”的绘画艺术,一幅画主要是通
    过造形、色彩和内容去和观赏者沟通,语言只不过是一座桥梁。

  
作品内涵从历史开始

杨  :要画出有内涵的作品,你们要多读历史,中国的历史那么悠久,一定有
    一些适合你们的题材。身为一个专业画家,我的要求很严格,对创作也
    很严肃。就拿我的秦俑系列来说,题材虽是采用秦代的古物,但它代表
    着华人的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我的画面,背景不是一片单纯的墨色,而
    是一层又一层敷上墨彩,很有空间感。里头藏着无穷的变化,就好像对
    观赏者讲着一个个故事。我将画面涂满,已突破了传统水墨画的留白,
    同时也有实际作用。水墨画留白的部分,往往会因时间一久而出现黄色
    斑点,这些问题在我的画面就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创作是要很严肃
    的。

吴  :绘画艺术所追求的放心和赤子心的理念,我很推崇。
    有一回,清朝画家任伯年府上雅集,出席者都是能书擅画之士,唯有一
    位只懂书法、不擅绘画的吴昌硕。会上,任伯年邀每位现场挥毫作画,
    吴氏亦不可例外。吴昌硕举笔以书写手法完成作品。任伯年巡视会场所
    有的佳作,看后认为吴昌硕画得最好。
    他说:“好,好在不会画。”
    好一句“好,好在不会画”,这传达了艺术创作是要有赤子心和放心
    的。

杨  :你们知道Picasso吗?我们来谈谈Picasso的创作。他后期的作品虽然很
    抽象,但早期的作品都显示了他的深厚绘画功底。绘画基本的技巧一
    定要有,就如我们要懂得词汇,才能造句,才能写文章。


适时放下形式化技巧

吴  :无可否认,基础的掌握是非常重要,但到了某一个时候,应把太形式化
    的技巧的包袱放下,那才能有所突破。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好的曲子
    “生命交响曲” 是他在失聪之后所写的。他是以感觉而非听觉来创作
    ,因为破格创作,结果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绘画创作也可以这
    样。

杨  :只要你们勤于练习,你们也能成为专业画家。作为一个画家,你要很自
    私,很贪心。每一个画展都要去看,每一幅画都要仔细地看,多作思考
    ,才能使自己充实。
  
吴  :我看8位新秀都能透过他们的“视觉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心路。虽然他
    们的技法不是很纯熟,以后也不一定要当画家,但无可否认在学习过程
    中所得到的美的知识和熏陶,往后可以运用在他们的生活中。

  
  交流会过后,还听到观众不少的回响。有者认为这样直接地指出作品的好坏,
能够让绘画的门外汉也懂得如何去看一幅画;有者觉得应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评
语,给予初学者一个明确的方向,会比一味的批评来得更实际;有者则认为应该
从一个比较包容的角度,引导观赏者自由的遨游在画家的绘画天地里。

  对这个交流会,我也有一些的感触。8位新秀啼声初试,往后还有很长远的路
要走。任何的打击或挫折都可能使他们一蹶不振。人人都有缺点,差别是缺点的
大小,或多少。就如缺了一角的杯子,还能用吗?其实,除了那微小的缺角之外,
整个杯口都还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