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张天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张天相.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艺术永恒 ——为张天相素描专辑写序

《岑同学》 1965
  
  

  初次看到画家张天相的作品,该是在1972年。那年我正在念中五。

  当时,我听说隔壁班的同学张玉燕的哥哥天相是位画家,心里很羡慕,因为那时自己很想当画家。于是斗胆要求去她家里拜访她的哥哥。

  天相的家就在‘中路三十六间’,当年造访,没有遇见他,心里有点失望。可欣慰的是,在那儿看了许多天相的作品,有油画、水彩、素描、速写和混合媒介的创作,可谓琳琅满目,令我目不暇给。当时,深深地被其作品吸引了。

  最近,天相说他将要出版一本素描专辑,收集自己从1960——1965年学生时代的作品。他邀我写序,我欣然答应了。为他摇笔杆写一点东西是我的荣幸。

  再看天相的一系列素描作品时,惊讶地发现,当时才十多岁、还未进入新加坡南洋美专的他竟然画得如此出色。我想,他该是当年同侪中的佼佼者吧。

  天相的作品很有吸引力,其用笔流畅,轮廓掌握精准,尤其是对双眼的描绘。他的画像中,人物的双眼都显得炯炯有光,很有神韵。

《校工》 1964
  看了天相的作品,不禁问他何时开始学习绘画。他说在小学时对画画已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听了启蒙老师姚友仁的一句话:“生命是短暂的,艺术是永恒的。”

  当时虽然还不很理解话中的意义,天相已决定要走艺术这条路了。同时,他也感激小学的美术老师杨俊宝悉心的引导,以及母亲的一位挚友赠送他一打的彩色铅笔颜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使到他一直画下去。

  中学时期,陈金沙老师对天相的影响更大。在陈老师的谆谆诱导下,加上当时华侨独中(现为滨华中学)校内设有美术专用课室,在有利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热诚和认真。天相在那时扎下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亦可说是他绘画生涯的一大转捩点。

  后来,在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草创初期,恩师庄金秀画家亲自邀约天相参与画会成立的工作和一齐推广美术活动。

  回顾过去,再看看自己40年前的作品,天相决定出版《天相素描专辑》系列,展现不同人物的造像,犹如他的名字一样,一张‘张’上‘天’所赋予的‘相’貌。所谓‘相由心生’、‘心由相转’,任何一张脸孔都是各自生命的一个诠释,透过这本专辑,我们可见到画家张天相早年的才华,看他如何透过画笔来诠释不同的每一个生命,并让每个生命在画纸上变成永恒。

  生命短暂,艺术永恒。


              《老师林明法博士》 1965     《桂兰》  1965


              《颜荣华同学》 1963      《龙同学》 1965

  

Wednesday, January 2, 2008

《天相鸿影》张天相的摄影艺术

  • 吴亚鸿/Goh Ah Ang
新加坡  范少华 Fan Shao Hua 

  不久之前,艺术家张天相到我的画室来,谈及他的艺术摄影创作理念与构思,进而说到正在进行的画家肖像摄影专辑的出版,话题很自然的转到他中学的同班同学暨艺坛好友潘国佑画家的逝世。

  说到国佑,天相一时喉咙哽咽说不上话来,眼眶之中闪烁着泪光。那一刻,看得出天相与国佑之间深厚的情谊,原来平时有如一条铁汉的天相,其实也有感性的一面。

  国佑的骤逝,让艺坛上下都很惊讶和惋惜,让人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天相说:照相最能将人生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真实的保留下来,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

  人啊,不可能长生不老,所以,在有生之年,觉得该做的事就尽管去做。于是,天相将多年来所拍摄的肖像作品,作了一个较有系统化的整理,毅然决然地筹备出版一本摄影专辑,算是为艺坛做一点事,另一方面,对自己也算有个交待。

马来西亚摄影家张天相

  身为一个有名的画家兼摄影家,天相挑起这一个担子,希望为当今的艺坛,甚至未来的下一代,留下一些记载着各艺术领域的艺术创作者之真实面目。

  享誉国际艺坛的中国摄影家朗静山曾说:摄影和艺术原本是两回事,摄影只是纪录,艺术则是修剪,如何才能使摄影的相片变成艺术作品,那就要靠艺术家的心思智慧,以心灵来连结‘摄影’和‘艺术’。

  天相是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来拍摄艺术家,由于他长期专业于油画创作,而且擅长肖像油画,所以更了解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和气质,懂得如何捕捉他们的神情和姿态,对于结合摄影和艺术,他都能做得很好。因此,所拍的作品,都具有高超的水准和深湛内涵。

  天相的摄影专辑,重点在于刻画‘艺术家自我面目’,着重艺术家本身的形象塑造和神韵。天相认为,没有艺术家,就不会有艺术作品,艺术家本身的面貌就是一幅写实的‘艺术品’。在欣赏和研究任何艺术品时,认识和了解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相由心生’、‘心由相转’,任何一张脸孔都是各自生命的一个诠释,我们所见到的每一个人的容貌,事实上就是个体生命风格的展现,是独一无二的。




Ahmad Fuad B Osman Malaysia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长相是天生俱来的,长得如何,或美或丑,我们是无法管理的。在三十岁以前也许可这么说,但,三十而立以后,一个人就要对自己的那张嘴脸负责了。

  摄影师有时会面对一个问题。对象不满意自己的照片,他们会说:“怎么把我拍得那么难看?”

  今日的容貌,都是这些年来自己所经营的结果,我们还能怪谁呢?相机只不过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真相。

Brother Joseph McNally Singapore


  从天相摄影专辑中,看到天相很用心于捕捉每一位艺术家独特的形象,尤其是在脸部的表现,显得神韵跃然,同时,在很多作品中,天相也很强调手的姿势。他认为,无论是画家、书法家或雕塑家,他们无不用到手,都是以一双手,去完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我们每个人,除了眸子,要算手最能传情。我们所作的事,很多都用到手,手都在纪录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只要一经握手,感觉一下那一只手,是柔滑、粗糙、软弱或结实,手掌的肌肉就会忠实地说出一切。

  拥有灵巧双手的天相,打从中学时代,已开始为一些前辈艺术家和友好拍摄人像,其中包括了马白水、刘其伟、蒋勋、拿督蔡天定、杨帮仪、范友卓、陈金沙、许西亚、龙田诗、庄金秀和新加坡的林友权、刘抗、吴在炎和 Brother Joseph McNally 等等。当时纯粹是随性地拍摄,从没想过要编印成册或做些什么。

  事隔四十多年,天相所搜集的人物肖像数以千计。这些作品,看了令人赞叹不已,那是一些具有纪念性和艺术价值的照片,如果不编印成专辑,真的太可惜了。

  天相终于下定决心,让这些照片重见天日,且能够永远地流传下去。编印专辑的筹备工作开始了,而他也更积极地去猎取新的拍摄对象,决心做好这本马来西亚艺坛上史无前例的艺术摄影专辑。



马来西亚 竺摩法师 Dato' Chuk Mo



  曾几何时,天相皈依佛门,对正在展开着的计划,起了动摇之心。佛说无像,说人身本是臭皮囊。如果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这些相还拍不拍?

  “有相不同于无相,无相又不同于有相,你应该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我说。

  “说的也是,艺术本来就是主观的。”天相认真地说。

  有主观才有个性。所幸,天相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观点,执著于对摄影的偏爱,相拍了,专辑也即将诞生了。

  谈及这本专辑的定名,总觉得以天相自己的名字为题最巧妙。“天相”—— 一张上天赋予的面相。而这一张‘天相’,借用了第三只眼—— 相机,把每一个人的自然天相都给拍下来了。

  天相他就好比艺坛的捕快,北上南下,处处捕捉各个艺术家独一无二的脸孔,就这样,谱出了《天相鸿影》,一本搜集众生相的摄影专辑。

  如果说艺术是不朽的,那么,天相的摄影专辑则是一本演活了许许多多不朽之作的背后那些灵魂人物的剧本,让创作者和作品一样,永垂不朽。





Ahmad Shukri B. Mohamed 2002 Malaysia

Bayu Utomo Radjikin 2002 Malaysia


马来西亚 锺正山 Chung Chen Sun 2002


Fatimah Chik 1999 Malaysia


新加坡 洪祝安 Hong Zhu An 2002


Ismail Hussin 2002 Malaysia


新加坡 梁其栋 Leo Hee Tong 2000


新加坡 吕萍 Lu Ping 2000


马来西亚 沈慕羽 2003


Sylvia Lee Goh 2002 Malaysia


新加坡 陈瑞献 Tan Swie Hian 2002


马来西亚 戴懋龙 Tay Mo Leong 2002


马来西亚 黄崇禧 Wong Teng Hee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