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叶宝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叶宝心.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非常道----周靖化的水墨画

  • 吴亚鸿/Goh Ah Ang  


《弹珠》


《泊位》

  言有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看清自己的方向,迈开脚步,就能走出一道路来。

  我想,艺术之道也是如此,走出一道属于自己的路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在20年前,班上有位名叫靖化的男生对我说:“老师,我不知要画什么才好!”

  “就从生活中去找呀!那些能感动你的,都可以成为好的绘画题材。” 我说。

  说罢,脑子浮现了一帧沙漠玫瑰(俗称富贵花)的摄影作品。那是自己曾经在老家屋前,瞧着一株盛开的沙漠玫瑰,感动之下所拍摄的。我认为这个题材非常适合一向喜欢细腻描绘的他。于是我说:“这照片也许可以作为你的参考资料。”

  一星期后,靖化画了一幅艳阳下的沙漠玫瑰,我看了很喜欢,赞叹地说:“画得真好,尤其是那一片土地的描绘,充分表现出土壤的质感,很精彩。”

  然后,我又对他说:“以前的小孩,常常喜欢在泥沙上嬉戏作乐。我想,你可以把这块土地变成自己的创作天地,画出一些儿时的记忆。”

  当年,靖化的那幅题名为《中午》的沙漠玫瑰作品,曾经被甄选编入1989年中华大会堂的《大马华裔画家作品集》中,这个肯定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让他决定要走绘画这条路。


《五颗红弹珠》
  
  从此,一系列的地面上的‘弹珠’、‘落叶’、‘ 票根’等水彩画作品,不断出现在这位年轻人的笔下。当中,最让人留下印象的莫过于马路上的玻璃弹珠,他也因此被冠上“弹珠画家”的美誉。

  后来,由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靖化的绘画创作思路更为广阔,表现手法也臻熟练。因此,他大胆地改变创作素材,以水墨作为媒介,将一道道的路与一颗颗的弹珠画在宣纸上。这样的创作手法难度较高,但他却能得心应手,巧妙地呈现出极佳的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2003年,靖化就凭着《漫漫长路》水墨画作,成为莎亚南画廊常年美展中的5位优秀画家奖得主之一。这项荣誉得来并非侥幸,我们可以看到,十多年来,靖化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创作理想,付出许多的努力和心血,才能走出今日这道属于自己的路子来。
 
  我认为靖化的《漫漫长路》系列作品,已成功运用了平面设计构成原理,营造出丰富的视觉画面。他将那透澈晶莹的玻璃弹珠画在粗糙的马路上,给人看到对比美学的悦目效果,更可取的是,他通过一条条的道路,道出纷耘繁冗的众生现象,画面流露文人画的赏心美感。

  在看靖化的作品时,我们不仅用眼睛去欣赏,而且还要用心去体会。因为靖化的画中之“道”,不论是大道或小道,道是道,非常道。


  

Friday, July 4, 2008

点线追艺——周靖化和叶宝心书画联展



- 吴亚鸿 / Goh Ah Ang






《静心》 叶宝心张力无限的字画作品,看起来既是书也是画。 



  与线在绘画创作是重要的元素,尤其是东方书画艺术更为明显。

  东方的书画艺术,它们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书画形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民族艺术。

  巴生有两位热爱东方艺术的画家,他们通过“点线”书画,带领观赏者走入艺术世界。他们是周靖化和叶宝心。



《漫漫长路》 周靖化采用‘玻璃弹珠’隐喻人生,独具一格。



  先从周靖化的点开始。

  在靖化的画中,点就是那一颗颗圆圆的玻璃弹珠。他说:“圆是中华民族生活的精神思想,也是追求生活的指标,不论在人际关系上或人与自然的相处,都应以圆融、圆满为依归。”

  画家的创作以儿时的玩意玻璃弹珠作为主题。在作品中,画家似乎把弹珠人格化了。玻璃弹珠出现在道路上,道出人生的际遇,有者一路顺风,有者坎坷崎岖;有者徘徊路口,有者峰回路转,作品引人深思。



《境系列》 周靖化的平面设计构成原理创作,画面新颖。



  叶宝心,则是以线条出发。

  宝心以绘画形式去经营书法,他强调,懂得看字的,请欣赏‘字’;不懂字的,就欣赏‘构图’。写了三十多年书法的他,幽默地形容自己的创作是走回头路,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从毛笔字中,他找到了从前熟悉的自己。

  在宝心一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他的用心和耐力。粗犷豪迈的笔触构成的半个或更少的几个字形。作品充满神秘之感,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周靖化与叶宝心,一位‘点到为止’,一位‘线流不息’,点线之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书画艺术的意趣和视野。


《水滴石穿》 画面的黑白布局构成抽象的作品,予人一股豪迈的气派。